【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2025年4月5日
活动地点:幼儿园大班教室
参与班级:大班全体幼儿
主讲教师:李老师
活动主题:《认识危险物品,远离安全隐患》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物品,如剪刀、打火机、药品等。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如何正确应对。
3.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因好奇或疏忽而引发安全事故。
二、活动准备:
- 安全教育图片若干张(包括各种危险物品的图片)
- 模拟情景道具(如玩具刀、小药瓶等)
- 安全儿歌视频
- 幼儿安全知识问答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李老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因玩火导致火灾”的动画短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不能随便碰吗?”
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打火机”,有的说“插座”,还有的说“尖尖的剪刀”。李老师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2. 认识危险物品(15分钟)
教师展示各类危险物品的图片,逐一讲解它们的用途和潜在危害。例如:
- 剪刀:可以用来剪纸,但不能随意乱拿乱放,更不能对着别人。
- 打火机:只能由大人使用,小朋友不能碰。
- 药品:不是糖果,不能随便吃。
- 插座:不能用手去插,容易触电。
同时,教师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物品的危险性。
3.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设置了一个“安全小卫士”游戏,让幼儿扮演“小小消防员”,在模拟场景中识别并指出危险物品。例如:
- 在“厨房区”找到打火机;
- 在“药柜”找到过期药品;
- 在“玩具角”发现被丢弃的尖锐物品。
孩子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 安全儿歌学习(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一首自编的安全儿歌:
> “小手不乱摸,插座要避开;
> 药品不乱吃,危险物品不碰它;
> 遇到问题别慌张,告诉老师最可靠。”
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跟唱,加深了对安全知识的印象。
5. 互动问答(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如:
- “如果看到地上有剪刀,我们应该怎么做?”
- “遇到陌生人给糖怎么办?”
- “家里插座冒火花应该怎么做?”
孩子们积极思考并回答,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四、活动总结:
本次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图片、视频、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提醒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持续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后续计划:
- 下次活动将围绕“交通安全”展开,结合绘本故事与户外模拟演练。
- 同时加强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在家也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引导。
记录人:李老师
记录时间: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