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无完卵文言文翻译】“覆巢无完卵”是一句出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来比喻整体遭到破坏,其中的部分也难以保全。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常被用于描述在重大变故或灾难发生时,个体往往难以独善其身。
原文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故事讲的是东晋时期,王导与谢安等名士在一次宴会上谈及朝政,有人提到朝廷动荡,局势危急。谢安便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来回应,意指如果国家倾覆,个人也难逃厄运。
从字面来看,“覆巢”指的是鸟巢被倾覆,而“完卵”则是指完整的蛋。巢一旦被毁,蛋自然无法保存。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系统、组织或环境遭受毁灭性打击时,其中的成员或个体也很难幸免于难。
在现代语境中,“覆巢无完卵”可以引申为对集体命运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无论是企业、团队,还是社会群体,一旦根基动摇,整个体系都会受到影响,个体也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在面对危机时,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这句话也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顺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应时刻警惕潜在的风险,避免因一时疏忽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总之,“覆巢无完卵”不仅是一句简洁有力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整体息息相关,唯有同舟共济,才能真正守护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