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
三、活动地点:
四年级(2)班教室
四、参与人员:
四年级(2)班全体学生及班主任老师
五、活动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增强文明意识。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准备PPT课件,内容包括文明礼仪的基本常识、生活中的礼仪场景等。
2. 学生分组收集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图片、故事或视频素材。
3. 准备小奖品若干,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
七、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文明礼仪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文明行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2. 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利用PPT展示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如:
- 说话礼貌: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 行为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
- 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主动帮助同学、诚实守信。
3. 情景模拟(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个生活场景(如:排队买饭、上课举手发言、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等),进行情景表演。其他同学观察并指出其中是否符合文明礼仪,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文明礼仪小竞赛(10分钟)
开展“文明礼仪我知道”问答比赛,题目涵盖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知识。答对者可获得小奖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八、延伸活动建议:
1. 鼓励学生制作“文明礼仪小卡片”,贴在家中或书桌前,提醒自己时刻注意言行举止。
2. 在班级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员”,轮流担任,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纪律,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九、活动反思:
本次班会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集体意识。今后将继续结合实际生活,持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文明礼仪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十、附录:
- 文明礼仪相关图片资料
- 情景模拟任务卡
- 问答比赛题目清单
备注:
本教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