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以下为《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及其现代汉语翻译,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学而篇第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就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为政篇第二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够立足社会,四十岁时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时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却不会超越规矩。”
三、八佾篇第三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以仁爱之心作为邻里相处的方式是最美好的,如果选择的邻居没有仁德,怎么能称得上明智呢?”
四、里仁篇第四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五、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与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件事,而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
六、雍也篇第六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品质超过了他的文化修养就会显得粗俗,文化修养超过了品质就会显得浮夸。只有品质和文化修养兼备,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七、述而篇第七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身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八、泰伯篇第八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重大任务吗?直到死后才停止努力,这不是漫长的路程吗?”
九、子罕篇第九
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十、卫灵公篇第十
原文: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先准备好工具。”
以上便是《论语》中较为经典的十则内容及其翻译。这些话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还为我们提供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加思考并实践这些教诲,不断提升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