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道德与法治》12《早睡早起》第1课时课教学设计x-】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早睡早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感受“早睡早起”的好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早睡早起”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 难点:引导学生将“早睡早起”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如小学生早晨起床、睡觉时间表)、儿歌视频、小奖章贴纸等。
- 学生准备:提前记录自己每天的睡眠和起床时间,思考“如果早睡早起会有什么变化”。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明一天的生活”的动画短片,内容包括:早上赖床、上课打瞌睡、放学后精神不振等。看完后提问:
- “你觉得小明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早睡早起》。”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认识“早睡早起”
教师展示几张不同时间点的图片(如晚上9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 “你认为什么时候睡觉比较合适?”
- “你早上几点起床?这样合理吗?”
(2)了解“早睡早起”的好处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
- 早睡早起可以让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息;
- 有助于提高注意力,上课更认真;
- 早上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运动、读书等。
(3)分享交流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平时的作息时间,并说说他们觉得早睡早起会不会有帮助。
3. 实践活动(10分钟)
(1)制定“我的作息计划”
教师发放“作息时间表”表格,让学生填写自己每天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并尝试调整为更合理的作息时间。
(2)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一个“早睡早起小贴士”,可以是儿歌、口诀或图画,鼓励大家互相提醒。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早睡早起”不仅是好习惯,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鼓励学生从今天开始,试着早睡早起,并坚持下去。
5. 延伸拓展(2分钟)
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一份家庭“作息计划表”,第二天带到课堂上分享。
五、板书设计
```
早睡早起
1. 什么是早睡早起?
—— 睡得早,起得早
2. 为什么早睡早起好?
—— 身体好、精神好、效率高
3. 我们怎么做?
—— 制定计划、互相提醒、坚持到底
```
六、教学反思(简要)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境和互动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早睡早起”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制定作息计划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指导和引导。
---
如需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可继续提供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