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对“有的人”的不同人生价值的对比。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中“有的人”与“有的人”的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 难点:把握诗中象征和隐喻的含义,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有的人》。结合鲁迅的生平背景,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随后,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文本分析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有的人”与“有的人”的不同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例如:“骑在人民头上”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通过对比体会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4)语言赏析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体会其表达效果。例如,“把名字刻入石头”象征虚荣与短暂,“情愿做野草”则体现奉献精神。
(5)拓展延伸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如雷锋、张桂梅等,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6)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强调尊重生命、服务人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最敬重的人》,要求结合《有的人》的启示,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有的人》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诗歌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在文本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象征”“隐喻”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文学常识的渗透。
- 个别学生在讨论环节参与度不高,反映出他们在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方面仍需提升。
- 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表层,未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对人民的深情与对反动势力的批判。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增加文学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言艺术。
- 创设更多互动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 设计分层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总之,《有的人》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