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制度、记录表】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实效性,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特制定本《中小学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制度》及配套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作抓手。
一、制度目的
本制度旨在通过明确责任分工、规范排查流程、强化监督考核、落实奖惩措施,推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各类潜在风险,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涵盖校舍建筑、教学设施、消防设备、食品卫生、交通出行、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等多个方面。各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1.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年度计划,部署重点任务,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2. 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汇总、整改督办、资料归档等工作。
3.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行为动态,及时上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配合开展相关排查工作。
4. 后勤保障部门:对校内基础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四、隐患排查与治理流程
1. 定期排查: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以及重大节假日前后,组织开展全面安全隐患排查。
2. 专项检查:针对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如食堂、实验室、宿舍等)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 动态监控: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整改到位。
4. 整改反馈:对排查出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整改结果。
五、考核与奖惩机制
1. 考核包括隐患排查频次、问题整改率、记录完整性、责任落实情况等。
2. 考核方式:采取日常检查、随机抽查、年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3. 奖励措施:对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先进、树立典型。
4. 惩罚措施:对未按要求开展排查、隐瞒问题、整改不力或造成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行政处分或追究相应责任。
六、记录表使用说明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是本制度实施的重要工具,用于详细记录每次排查的时间、地点、人员、排查内容、发现问题、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及完成情况等信息。各校应指定专人负责填写和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可追溯。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附件: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模板)
| 序号 | 排查时间 | 排查地点 | 排查人员 | 检查项目 | 发现问题 | 整改措施 | 责任人 | 完成时间 | 备注 |
|------|----------|----------|----------|----------|----------|----------|--------|----------|------|
| 1||||||||||
| 2||||||||||
| ...||||||||||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不断优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切实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