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吉祥图案》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认识常见的吉祥符号及其寓意,掌握简单的吉祥图案绘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欣赏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
- 了解吉祥图案的含义及常见种类。
- 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吉祥图案。
三、教学难点:
- 如何将吉祥图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意设计。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吉祥图案图片、示范作品、绘画工具(彩笔、画纸等)。
-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装饰物,如灯笼、剪纸、窗花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代表了什么?”通过互动,引出“吉祥图案”的概念。
2. 新授内容(15分钟)
(1)讲解什么是吉祥图案
教师简要介绍吉祥图案的定义:在民间艺术中,人们常用特定的图案来表达美好愿望,比如“福”、“禄”、“寿”、“喜”等,这些图案被称为吉祥图案。
(2)展示常见的吉祥图案
通过PPT展示各种吉祥图案,如“福字”、“莲花”、“鱼”、“蝙蝠”、“牡丹”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例如:
- “福”字倒贴表示“福到”;
- 鱼象征“年年有余”;
- 蝙蝠象征“福气”。
(3)分析图案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对称性、重复性、色彩搭配等特点,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
3. 实践活动(20分钟)
(1)任务布置
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图案,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进行绘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图案,也可以是组合图案。
(2)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发挥创意。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学生展示作品
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所画的图案及其含义。
(2)师生互评
教师从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给予积极反馈,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学习。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吉祥图案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美好的图案。
六、板书设计:
```
吉祥图案
|
常见图案:福、禄、寿、喜、鱼、莲、蝙蝠、牡丹等
|
象征意义:幸福、长寿、富裕、平安、好运等
|
绘制方法:对称、重复、色彩搭配
```
七、课后延伸:
建议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查找更多的吉祥图案,或者尝试制作一幅家庭吉祥装饰画,增强亲子互动与文化传承意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动手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