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奴颜婢膝的故事(成语奴颜婢膝的典故)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奴颜婢膝的故事(成语奴颜婢膝的典故),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22:28:26

奴颜婢膝的故事(成语奴颜婢膝的典故)】“奴颜婢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过分卑躬屈膝、讨好奉承他人,缺乏骨气和尊严。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历史故事,源自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的行为被后人所批评,也成为了一个警示后人的典故。

据《后汉书·王符传》记载,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李膺的官员,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当时朝廷中也有不少人为了升官发财,不惜低声下气地讨好权贵,甚至对上司极尽谄媚之能事。

其中有一位名叫侯览的宦官,他是当时的权臣之一,手握大权,横行霸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广收门生,拉拢人心。而在这群人中,有一位名叫李元礼的官员,虽然出身名门,但为人圆滑,善于逢迎。他为了讨好侯览,常常在公开场合对他毕恭毕敬,甚至在私下里也不断送礼、巴结,表现出一副奴才相。

有一次,侯览设宴款待众臣,李元礼特意提前到场,跪在地上,恭敬地迎接侯览的到来,并不断地称颂其德行。这一幕被旁人看在眼里,纷纷议论,认为李元礼失去了作为一个士人的尊严,完全变成了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后来,有人将此事写入史书,用“奴颜婢膝”来形容李元礼那种毫无骨气、一味讨好的态度。从此,“奴颜婢膝”便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原则、一味迎合权贵的人。

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权力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权时,应保持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历史上不乏因阿谀奉承而获得短暂荣华之人,但最终往往难逃失败的命运。相反,那些坚守原则、敢于直言的人,虽然一时受挫,却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如今,“奴颜婢膝”依然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主见、一味讨好他人的人。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道德警示,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自尊、自信,不为外力所动摇。

总之,这个成语的背后,不仅有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希望我们都能从中汲取教训,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个有骨气、有立场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