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调节情绪、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增强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
四、活动地点:
五年级(3)班教室
五、参与人员:
五年级(3)班全体学生及班主任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收集有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资料;
2. 准备相关视频或图片素材;
3. 设计互动环节和讨论问题;
4. 制作心理小贴士卡片;
5. 布置教室环境,营造温馨氛围。
七、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心情不好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引发学生兴趣,引出“心理健康”的话题。
2. 认识心理健康(10分钟)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稳定、自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结合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表现,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情绪体验活动(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情绪表情模仿”游戏,让学生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不同的情绪(如开心、生气、难过、惊讶等),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些情绪,从而增强对自身情绪的认知。
4. 交流分享(10分钟)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其他同学可以给予建议或鼓励,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同理心。
5. 心理小贴士(5分钟)
教师发放“心理健康小贴士”卡片,内容包括:
- 遇到烦恼时,可以找老师、家长或朋友倾诉;
- 学会深呼吸、听音乐、运动来缓解压力;
- 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积极心态。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心理健康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做情绪的小主人。
八、活动延伸:
1. 布置课后小任务:写一篇“我的情绪日记”,记录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及应对方式;
2. 班级设立“心情树洞”角,鼓励学生匿名写下心里话,由老师定期阅读并给予反馈。
九、活动反思:
本次班会通过互动和体验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和重视。今后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逐步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十、注意事项:
1. 在活动中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避免公开讨论个人敏感问题;
2. 引导学生以积极态度参与,避免造成心理负担。
备注:
本教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平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