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掌握经典文言文篇目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两篇经典文言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进行详细解读,并附上相关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小石潭记》
原文回顾: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解析: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文章开头通过声音引出景物,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接着细致描绘了潭水、潭石以及潭中的游鱼,动静结合,展现出自然之美。最后,作者因环境过于冷清而感到惆怅,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练习题: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 水尤清冽
- 斗折蛇行
2. 翻译句子: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凄神寒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尤:格外;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2. 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3.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凄凉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二、《湖心亭看雪》
原文回顾: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析: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超脱尘世的情怀。文章开篇描述了大雪之后的西湖景象,运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接着叙述自己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的经历,以及偶遇两位同样痴迷于雪景的游客,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结尾通过舟子的话,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痴情。
练习题: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 湖中人鸟声俱绝
- 拏一小舟
2. 翻译句子: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结尾“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绝:消失;拏:撑(船)。
2. 冰花弥漫着整个天空,天、云、山、水全都融为一体,一片洁白。
3.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志趣相投者的欣赏之情。
以上是对《小石潭记》和《湖心亭看雪》两篇文章的简要分析及练习题解答。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材料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