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根据上级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垃圾治理工作的相关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以全面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全面排查、分类整治、长效管控等措施,彻底解决非正规垃圾堆放问题,有效防范环境污染风险,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 全面排查:对全县范围内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详细台账。
2. 分类整治:针对不同类型垃圾堆放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确保清理效果。
3. 长效管理:建立健全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实现常态化监管。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排查
组织专业队伍,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多种手段,对辖区内所有可能存在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无遗漏、无死角。同时,收集堆放点的位置、规模、类型等相关信息,形成动态数据库。
(二)分类整治
根据排查结果,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分为工业废弃物堆场、建筑垃圾堆场、生活垃圾堆场等类别,并分别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
- 工业废弃物堆场:由环保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置危险废物,消除安全隐患。
- 建筑垃圾堆场:鼓励资源化利用,引导施工单位规范堆放,减少占地。
- 生活垃圾堆场:集中清运至指定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避免二次污染。
(三)长效管理
1.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和村级垃圾收集点建设,提高收运能力。
2.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形式,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倡导垃圾分类投放。
3. 严格执法监督: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倾倒行为,维护良好环境秩序。
四、保障措施
1. 组织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工作落实。
2.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整治费用及后续运维开支。
3. 技术支持:邀请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整治措施科学可行。
4. 考核问责: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对进展缓慢或敷衍塞责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五、预期成效
通过本次排查整治行动,预计可以显著改善县域内环境卫生状况,减少土壤和水体污染隐患,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也为构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六、结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治理垃圾刻不容缓。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以上内容系基于“XX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主题创作而成,旨在真实反映实际工作需求的同时,保持语言表述自然流畅且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