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光和影子是一对朋友优秀活动设计】一、活动名称:
《光和影子是一对朋友》
二、适用年龄:
幼儿园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知道影子的形成与光源有关。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 多种光源(手电筒、台灯、太阳光等)
2. 不同形状的物体(积木、玩具、剪纸等)
3. 白色画板或白墙
4. 影子拼图卡片若干
5. 活动记录表、彩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谜语:“没有嘴巴会说话,没有眼睛能看它,白天出来晚上躲,跟着你走不离家。”
引导幼儿猜谜语,引出“影子”的话题。
2. 观察与讨论:发现影子的奥秘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鼓励幼儿说说:“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和你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3. 实验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个手电筒和不同的物体。
幼儿用小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在白墙上出现的影子,并尝试改变光源的位置、角度和物体的形状,观察影子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如:“当光从上面照下来,影子就在下面;当光从侧面照过来,影子就变长了。”
4. 游戏互动:找影子、拼影子
(1)“找影子”游戏:教师展示一些物体的影子图片,让幼儿找出对应的实物。
(2)“拼影子”游戏:提供影子拼图卡片,让幼儿将影子与实物进行匹配,增强对影子形状的认识。
5. 总结提升:光和影子是好朋友
教师总结:光和影子是一对好朋友,没有光就没有影子,影子会随着光的变化而变化。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影子,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延伸活动建议:
1. 在科学角投放手电筒、玩具、纸板等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光影变化。
2. 绘制“我的影子日记”,记录每天不同时间的影子形状。
3. 观看动画片《光和影子的故事》,进一步加深理解。
七、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初步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实验和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和启发,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八、注意事项:
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强光直射眼睛。
2. 实验过程中注意光线控制,防止过亮或过暗影响观察效果。
3. 鼓励幼儿轮流操作,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机会。
九、教学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今后可进一步拓展内容,如引入“光的反射”、“影子的长短变化”等更丰富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