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身世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家国情怀。
一、原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译文
以前只听说洞庭湖的壮阔,如今终于登上岳阳楼。
洞庭湖将吴地与楚地分开,天地仿佛在湖面上浮动。
亲朋好友已无音讯,年老体弱只能独自泛舟。
战乱频频发生在北方,我倚着栏杆,泪洒衣襟。
三、赏析
这首诗写于陈与义晚年,当时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诗人登上岳阳楼,面对浩渺的洞庭湖,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万千。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时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久仰之情的实现,也暗含了对往昔安定生活的怀念。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与壮美,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分裂与动荡,天地间充满了不安定的因素。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转入个人境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身心俱疲的凄凉处境。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体现了陈与义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简练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结语
《登岳阳楼》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读此诗,不仅能感受到洞庭湖的壮阔,更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