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弓》第六句是什么】在古代诗词中,许多作品因其精妙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流传千古。其中,唐代诗人李峤所作的《咏弓》便是一首以“弓”为题、借物抒情的佳作。全诗通过描绘弓的形态与功能,寄托了作者对武力与战争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力量的重视。
《咏弓》全文如下:
> 弓开如月满,箭去似流星。
> 虽无鹰隼疾,犹有虎狼情。
> 一发千钧重,双鸣百战声。
> 但令心不惧,何必剑光清。
在这首诗中,第六句是:“双鸣百战声”。
这一句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弓箭发出时的声音,仿佛能听到战场上箭矢破空、战鼓雷鸣的场景。其中“双鸣”指的是弓弦与箭矢同时发出的声响,而“百战声”则象征着无数次战斗的积累与历史的厚重感。这不仅是对弓本身威力的赞美,更是对战争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从文学角度来看,第六句“双鸣百战声”不仅在结构上与前一句“一发千钧重”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同时也深化了整首诗的主题。它让读者在感受弓箭威力的同时,也联想到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将士们,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敬意与思索。
值得注意的是,《咏弓》虽然篇幅不长,却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兵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而第六句“双鸣百战声”,正是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其气势与内涵的一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