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二)教案,说课稿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二)教案,说课稿,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17:03:53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二)教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中的“解方程(二)”。在学习了基本的等式性质和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方程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形如“ax ± b = c”的简单方程,并能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并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 ± b = c”的方程的方法。

- 能正确写出解方程的步骤,并规范书写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具体情境引入,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解形如“ax ± b = c”的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 难点: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准确地进行解题。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挂图。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千克5元,共花了20元,还剩下3元。问小明买了多少千克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如何列出方程?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5x + 3 = 20

2. 探索新知(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

-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相等。

-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然相等。

接着,教师示范解方程的步骤:

例题:5x + 3 = 20

解:

5x + 3 = 20

5x = 20 - 3(根据等式性质,两边同时减去3)

5x = 17

x = 17 ÷ 5

x = 3.4

强调步骤:

① 先移项,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② 再化简,使方程变为ax = b的形式;

③ 最后求出x的值。

3. 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几道类似题目,如:

- 3x + 5 = 14

- 2x - 4 = 6

- 7x + 2 = 16

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帮助。

4. 小组合作(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道题目,完成后派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教师点评。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解形如“ax ± b = c”的方程,关键在于移项和化简。

- 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68页的练习题。

2. 自己编一道与生活相关的方程应用题,并解答。

七、板书设计

```

解方程(二)

例题:5x + 3 = 20

解:5x = 20 - 3 → 5x = 17 → x = 3.4

步骤:

1. 移项

2. 化简

3. 求解

```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一说《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等式性质和初步解方程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形如“ax ± b = c”的方程的方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逐步建立起解方程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等方式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和灵活的变式练习,巩固学生的解题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