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 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停顿,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全诗。
- 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等诗句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诗中景物的直观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
- 难点: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庐山风景图、相关视频)
- 古诗朗诵音频
- 黑板、粉笔、作业纸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名山吗?”
引导学生说出“黄山”、“泰山”、“庐山”等,引出“庐山”,并展示庐山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学生认真听读。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 教师纠正个别字词发音,如“瀑”、“疑”等。
- 学生齐读,感受诗歌韵律。
3. 精读理解(20分钟)
逐句讲解诗句
- “日照香炉生紫烟”
引导学生想象阳光照在香炉峰上,云雾缭绕,呈现出紫色的烟霞,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 “遥看瀑布挂前川”
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远处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仿佛挂在山前的长河。
- “飞流直下三千尺”
强调“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些词语,说明瀑布的壮观与气势。
- “疑是银河落九天”
引导学生理解这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瀑布比作从天上倾泻而下的银河,表现其壮丽景象。
4. 情感升华(10分钟)
-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庐山瀑布”。
5. 巩固拓展(10分钟)
- 分组讨论:如果让你用一幅画来表现这首诗,你会怎么画?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最美的自然景色,并试着用一句诗来表达。
五、板书设计: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古诗语言特色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