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但又似乎有些敬意。这种敬意,虽然不比“我”对长妈妈的其他行为那样强烈,却也渐渐地在心中生根发芽。她的名字叫阿长,是鲁迅先生童年时期家中的一位女工,也是他记忆中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
阿长是个粗人,说话直来直去,做事也常常出人意料。她喜欢讲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尤其是关于鬼神和妖怪的传说。小时候的“我”对她既害怕又好奇,常常被她讲述的那些离奇故事吓得不敢入睡。然而,在这些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也藏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智慧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
阿长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对“我”的关心却是真挚的。她知道“我”喜欢读书,尤其对《山海经》这本书充满了向往。有一次,“我”无意中向她提起这本书,她便记在了心里。后来,她竟然真的买来了这本难得一见的书,送给了“我”。那一刻,“我”感到非常惊讶和感动,因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那以后,“我”对阿长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她不再只是一个粗俗、迷信的女工,而是一个有爱心、有行动力的人。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我”的成长和追求。她的行为虽然简单,但却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鲁迅先生在文中通过对阿长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和敬意。他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质朴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情味。
阿长虽然平凡,但她的存在却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教会了“我”一些生活的道理,也给予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善良、真诚、无私。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不仅是对一个人的回忆,更是对一段时光的追忆。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最动人的东西,往往来自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和事。阿长的故事,虽然平凡,却充满了温情和力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