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抒情诗。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二、译文
登上柳州城楼,遥望辽阔无边的荒野,
心中充满忧愁,思绪如海天般广阔无边。
狂风搅动着水面的荷花,
细雨斜打着爬满藤蔓的墙壁。
山峦重重,遮住了远方的视线,
江水曲折,仿佛心中的愁绪一样绵长。
我们一同来到这百越之地,
却依然音信难通,彼此隔绝。
三、赏析
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柳州期间。当时他与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四地的刺史同为“八司马”之一,因参与永贞革新而遭贬。诗中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身处逆境时的孤独与苦闷。
诗的前两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苍茫辽远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愁绪的基调。接着,“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通过对风雨侵蚀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不安。
后四句则由景入情,通过“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与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一句,点明了诗人与友人虽同处蛮荒之地,却仍无法互通音讯,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示例)
1.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诗通过描写登柳州城楼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表达了在逆境中孤寂、惆怅的情感。
2.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岭树”比喻阻碍视线的障碍,“江流”比喻内心的愁绪。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3. 诗中“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一句,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同情以及自己与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无奈与悲凉。
五、结语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幅展现诗人精神世界与时代背景的画卷。它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为唐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