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谣》是一首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古诗,其作者虽有争议,但普遍认为是唐代诗人所作。全诗以箜篌这一乐器为引子,借物抒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情感难留的深刻感悟。
一、原文
《箜篌谣》
君不见,玉阶空锁春光老,
瑶琴久弃无人扫。
谁把新声入曲中?
只将离恨写成风。
夜半忽闻弦上语,
似诉平生未尽衷。
欲将心事托明月,
又恐清辉照影空。
弹到伤心处,泪如雨,
回首天涯路已穷。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逢?
二、白话翻译
你可曾看见,玉砌的台阶早已被春光遗忘,
精美的琴瑟也长久地被遗弃在尘埃之中。
是谁将新的曲调谱入乐章?
不过是用离别的愁绪,写成了风。
深夜忽然听到琴弦上的低语,
像是在倾诉一生未曾说尽的心事。
想将心中的思念寄托给明月,
却又怕那清冷的光辉映出孤独的身影。
弹到最伤感的地方,泪水如雨般落下,
回头望去,天涯路已走到尽头。
这样的曲子,本该只存在于天上,
人世间哪里还能再听几次呢?
三、赏析解读
《箜篌谣》以“箜篌”为意象,构建出一个凄美而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中通过描写琴音的寂寞与哀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情感难续的感慨。
首句“玉阶空锁春光老,瑶琴久弃无人扫”,以景写情,描绘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暗示了时光流逝、美好不再。接着,“谁把新声入曲中?只将离恨写成风”则点出诗歌的主题——用音乐表达离别之痛,用旋律承载内心的忧伤。
后几句进一步深化情感,夜半琴音仿佛在诉说心事,令人动容。“欲将心事托明月,又恐清辉照影空”一句,既表现了诗人渴望倾诉却无法找到知音的无奈,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惆怅。
结尾两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逢?”更是全诗的高潮,将情感推向极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真情难觅的深切感叹。
四、结语
《箜篌谣》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首关于音乐的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情感与命运的哲思之作。读之令人回味无穷,久久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