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除?
麋鹿岂无意,所思在丰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文:
长安城头,白发苍苍的老乌鸦,在夜晚从延秋门飞过,发出凄厉的叫声。它又飞到百姓家中,啄食着大宅院里的食物。而这些达官贵人们却四处逃散,躲避胡人的侵扰。昔日辉煌的宫殿如今已成废墟,曾经佩戴金鞭、驾驭九匹骏马的主人,现在只能独自一人流落街头。腰间挂着珍贵的青珊瑚宝玦,这位不幸的王孙只能在路边哭泣。他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诉说着自己的困苦,请求成为别人的奴隶以求生存。他已经逃亡了上百天,身上的皮肤没有一处完好。天地之间满目疮痍,战乱带来的苦难何时才能结束?即使是麋鹿这样的动物,也并非没有情感,它们思念的是那片肥美的草地。您难道没看到青海湖畔,自古以来堆积如山的白骨无人收拾。新鬼抱怨着,旧鬼也在哭泣,每逢阴雨天气,那声音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此诗开篇即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瑟的画面,通过描写白发乌鸦的哀鸣,渲染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接着叙述了达官贵人为了逃避战祸而四处奔逃的情景,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中间部分着重刻画了那位不幸的王孙形象,通过对他的外貌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的描写,突出了其悲惨处境。最后几联则将视野扩大至整个国家,揭示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并借此抒发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强烈,充分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