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的中心论点及其论证过程。
2. 分析文中运用的历史事实和对比手法,体会作者对六国灭亡原因的深刻剖析。
3. 结合历史背景,思考国家兴衰与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1. 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阐述观点。
2. 学习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来增强说服力。
【学习难点】
1. 深入理解作者对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论述。
2. 对比分析不同诸侯国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后果。
【知识链接】
- 了解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基本情况。
- 熟悉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
【自主预习】
1. 阅读课文,标出不懂之处。
2. 思考: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时各诸侯国的具体情况及政策走向。
【课堂活动】
一、导入新课
由教师简要介绍苏洵及其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二、精读课文
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 找出文中所列举的具体事例,并分析它们是如何支撑作者观点的。
2. 探讨“赂秦”这一行为对六国造成的深远影响。
四、总结提升
全班交流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看法。
【课外拓展】
阅读其他关于六国灭亡的文章或书籍,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以上就是《六国论》导学案第二课时的内容安排,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共同探讨这堂精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