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5课《圆明园的毁灭》。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侵略者毁灭的惨痛历史。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圆明园曾经的壮观与如今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慨。本文不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意义,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带来的震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责任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历史的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圆明园遗址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它曾经是什么样子?”从而自然引出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圈画不懂的字词,教师适时讲解重点词语。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圆明园的辉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其建筑之美、文化之盛。
- 结合资料补充,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增强真实感。
- 对比阅读毁灭部分,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悲愤之情。
4. 深入探讨(10分钟)
提出问题:“你认为圆明园的毁灭是谁造成的?我们该如何铭记这段历史?”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引导,升华主题。
5. 总结升华(5分钟)
回顾全文,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一谈自己作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6. 布置作业(5分钟)
写一篇小短文《我心中的圆明园》,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理解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课外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总之,《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篇课文,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思想品德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