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陶渊明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渊明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背景;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理想;
2.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乡村生活吗?为什么?”从而引出陶渊明和他的《归园田居》。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 学生齐声朗读,教师点评。
(三)精读探究
1. 解释题目含义;
2. 讲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结构,找出每句诗的意思;
4.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5. 总结诗歌主题思想。
(四)拓展延伸
1. 比较阅读:将本诗与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
2. 写作练习:以“我的理想生活”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五、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其一》,下节课抽查。
六、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探讨诗歌深层含义时,部分同学显得较为被动。今后应加强互动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